中文版

针对中国学生的双学位硕士项目


该项目学生将在哥廷根度过他们的第三学年。在此期间,中国学生可以参加法学院的所有教学活动。此外,研究所还会为他们提供小班授课的密集型课程。学生将在德国完成毕业论文。

获得法律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学位(如日耳曼学)并通过入学考试是参加该项目的前提。入学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德语水平及德国国情、中国民法与经济法方面的相关知识。

请直接向南京大学提出申请报名参加此项目。


专业学习


中德法学研究所为来自中、德两国的学生提供硕士学位项目。

针对中国学生的双学位本硕连读项目

针对中国学生的双学位本硕连读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学业后可以获得哥廷根大学与南京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双学位。两所高校合作教学,共同考核。研究所还为选修中国法律课程的学生提供时长两年的在德国、欧洲法律及国际经济法领域深造的机会。每学期期末,学生需要参加与德国中期考核水平相当的笔试。请点击这里获取更多针对中国学生的双学位硕士项目信息。

针对德国学生的双学位硕士项目

中国法律与法律比较专业是研究所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德国学生新设立的双学位项目。该项目也由哥廷根大学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该专业“落户”于刚刚成立不久的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中心(CeMEAS)里,由两所高校的中德法学研究所主管。
中国法律与法律比较专业共包含四个学期,学生将分别在哥廷根和南京完成两个学期的学习。该专业旨在帮助法学或汉学专业的毕业生全面地了解中国法律。请点击这里获取更多关于中国法律与法律比较专业的信息。


科研


在南京与哥廷根的中德法学研究所框架内,中德双方的法律学家共同从事两国法律、法律比较、欧洲法、国际经济法研究。

《中国法律》(ZChinR)是由中德法律学家协会(DCJV)与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外国与国际私法中心共同出版的杂志,定期刊登中德法学研究所的学术成果。


中德法学研究所的培养目标与计划


中德法学研究所是乔治-奥古斯特-哥廷根大学与南京大学的共建项目,致力于通过在教学、科研、实践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德法律文化对话。2001年起,其研究重点由民法、经济法向公法转移。作为学术机构,中德法学研究所加深了两国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其在经济、法律、政治领域的合作,是中德法治国家对话的组成部分。

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培养未来能在司法、行政、经济或律师界起到引领作用的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传播德国及欧洲法律思想的能力,在不同的法律文化间架起桥梁。在法学研究方面,研究所设有针对中德法律、法律对比及国际经济法方向的合作项目。


研究所历史


乔治-奥古斯特-哥廷根大学创建于1737年。作为革新型大学,它为发扬启蒙运动的思想财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廷根大学培养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与著名的科学家,蜚声世界。目前,约有22000名学生在哥廷根大学学习。

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其办学模式经1952年调整后延续至今。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直属教育部的重点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备受西方高校青睐的合作伙伴。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立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在南京大学学习的学生在30000名左右。

于1981年成立的南京大学法学院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目前,法学院拥有学生2000余名,教授24名,讲师26名;设有多种本科、硕士及博士专业。除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之外,法学院还设有亚太法研究所、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和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

哥廷根大学与南京大学法学院的伙伴关系可以追溯至1984年合办的毕业生培训。1988年5月5日,两所高校于南京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德经济法研究所的协议。1989年10月,研究所开始从事公民法与经济法领域的科研工作。

1999年起,两所高校确定了该项目的长期合作与资金支持方案。随着中德关系的不断深化,研究所的活动空间与专业领域也不断拓宽。由于建设法治国家行政体系发展成为中德对话的中心议题,研究所于2001年4月设立了行政法系。由此,“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更名为“中德法学研究所”。

目前,中德法学研究所的体制化程度、持续性与包容度在法律领域的学术合作独一无二,于德国乃至欧洲名列前茅,在中国也名声斐然。2003年9月,联邦总统约翰内斯·劳在南京大学发表了题为《法治国家原则——现代社会的前提》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中德法学研究所的工作。2007年,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曾到访研究所,再一次强调了它的重要意义。